一、理解別人
理解別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礎。人如其面,各有所好。同一種行為,施行于某甲身上或許能增進感情,換了某乙,效果便可能完全相反。因此只有了解并真心接納對方的好惡,才可以增進彼此的關系。比方六歲的孩子趁你正忙的時候,為一件小事來煩你。在你看來此事或許微不足道,在他小小心靈中,卻是天下第一要事。此時就得借助于習慣二,來認同旁人的觀念與價值;運用習慣三,以對方的需要為優先考慮而加以配合。
我的一位朋友的兒子對棒球近于癡迷,而朋友卻絲毫不感興趣。有一年暑假,他居然帶著兒子看遍每個主要球隊的比賽,總共花去六星期與不少金錢,但對增進父子親情的助益卻無法估量。
有人問他:“你真非常愛棒球嗎?”
他答:“不,我只是非常愛我的孩子?!?/p>
另一位朋友是大學教授,專心致志于學術研究,對不肯用腦、只愛動手的兒子,總斥為浪費生命??上攵?,父子的關系有多么惡劣。
偶爾他也會良心發現,想要挽回孩子的心,可惜從未成功。10歲的兒子則認為,父親時時刻刻不忘批評他,把他與別人相比,卻從未真正接納他。即使父親向他示好,也會被曲解。到后來,做父親的簡直心碎了。
幸好有一天,我跟朋友談起“視人之事如己之事”的觀念,他牢記在心?;氐郊?,就設法說服兒子,一同動手把住宅四周的圍墻改建成萬里長城的式樣。這件大工程持續了一年半之久,他們父子終于有了長期相處的經驗。兒子耳濡目染,也養成了與父親一般愛好動腦的習慣。不過,他倆真正的收獲還在于鞏固了父子真情。
一般人總習慣于以己之心,度他人之腹,以為自己日需要與好惡,別人也會有同感。待人處事若以此為出發點,一旦得不到良好的回應,便武斷地認為是對方不知好歹,而吝于再付出。
所謂“己所不欲,勿施與人”。從表面上看來,似乎是說,己所欲便要施與人。但我認為,這句話的真諦在于——要想被別人理解,就得先理解別人。
二、注意小節
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節,如疏忽禮貌,不經意的失言,其實最能消耗感情賬戶的存款。在人際關系中,最重要的正是這些小事。
記得多年前的一天,我像往常一樣,帶著兩個兒子出門看運動比賽,吃點心,然后趕一場電影。結果電影看到一半,四歲的小兒西恩就睡著了。散場之后,我把他抱回車上。當晚天氣很冷,我脫下外套給他蓋上、掖好,然后打道回府。
回到家,把西恩送上床,我又照顧六歲的史蒂芬準備就寢。他上床以后,我躺在他身邊,父子倆該聊著當晚的趣事。
平常他總是興高采烈的忙著發表意見,那天卻累得異常安靜,沒什么反應。我很失望,也覺得有點不對勁。突然史蒂芬偏過頭去,對著墻。我翻身一看,才發現他眼中噙著淚水。我問:
“怎么啦,孩子,有什么不對嗎?”
他轉過頭來,有點不好意思地問:
“爸,如果我也覺得冷,你會不會也脫下外套披在我身上?”
原來,那一晚所有的趣事比不上這小小的一個動作,他居然吃起弟弟的醋來了。
然而,這對我卻是一個很大的教訓,至今難忘。原來,人的內心是如此敏感、脆弱。不分男女老少,不分貧窮富貴,即使外表再堅強無情,內心仍有著細膩脆弱的情感。
三、信守承諾
守信是一大筆收入,背信則是龐大支出,代價往往超出其他任何過失。一次嚴重的失信使人信譽掃地,再難建立起良好的胡來互賴關系。
因此,為人父母,我要求自己絕不輕易對子女許諾。即使不得不如此,事先一定要考慮所有可以發生的變數與狀況,避免食言。唯有守信才能贏得子女的信賴;唯有信賴,才能讓子女在關鍵時刻聽從你的意見。
當然,偶爾也會有人力無法控制的意外發生。不過就算客觀環境不允許,你應依然盡力實踐諾言,知其不可而為了,因為你重視諾言。否則你也應該詳細說明原委,請對方讓我收回承諾。
四、闡明期望
幾乎所有人際關系的問題,都源于彼此對角色與目標的認識不清,甚至相互沖突所致。所以,不論在辦公室交代工作,或在家分配子女家務,都是愈明確愈好,以免發生誤會、失望與猜忌。
對切身相關的人,我們總會有所期待,卻誤以為不必明白相告。以婚姻為例,夫妻雙方都期盼對方扮演某些角色,卻從并不開誠布公地討論,有些人甚至連自己懷抱著哪些期望都不清楚。對方若不負所望,婚姻關系自然美滿,反之則不然。
這種心理導致太多問題。我們總認為,關系既然如此密切就應有默契。殊不知,其實不然。因此,寧可慎乎始,在關系開始之初,就明確了解彼此的期待,縱使需要投入較多時間精力,卻能省去日后不少麻煩,這是一種必要的儲蓄。否則,單純的誤會可能一發不可收拾,阻絕了溝通的渠道。
坦誠相待有時需要相當的勇氣;逃避問題,但愿船到橋頭自然直,反倒來得輕松。但就長遠看,慎乎始總勝過事后懊悔莫及。
五、誠懇正直
誠懇正直可贏得信任,是一項重要存款。反之,已有的建樹也會因為行為不檢而被抹殺。一個人盡管善解人意,不忽視小節,守信,又不負期望,可是行為不誠懇就足以使感情賬戶出現赤字。
背后不道人短,是誠懇正直的最佳表現。在人后依然保持尊重之心,可以贏得在場者的信任。
假定你有與同事在背后抨擊上司的習慣,一旦彼此交惡,對方難道不會懷疑,你也在他背后飛短流長嗎?你在人前甜言蜜語、人后大加撻伐的習慣,他知之甚詳,這種行為能增加信任嗎?
如果有人向我發牢騷,對上司不滿。我會告訴他,基本上我同意他的看法,但我建議一同去找主管,委婉地把問題說明白。這么做,對方便了解,若有人在我面前批評他,我會有什么反應。
再舉例來說。有些人為了爭取友誼、不惜揭第三者之短:“我本來不該告訴你的,可是既然你我是好友,那……”背叛能夠贏得信任嗎?還是會引起戒心?這樣的言行表面看來仿佛是儲蓄,事實上是支出,個人的缺點因此表露無遺。有些人或許能從貶低他人那里獲得金蛋——暫時的樂趣,但這樣做其實是在扼殺下蛋的鵝,損害的是人際交往中的持久樂趣。
誠懇正直其實并不難做到,只要對所有人抱持相同原則,一視同仁即可??v使起初并非人人都能接受這種作風,因為在人后閑言閑語、臧否人物,是人的通??;不同流合污,反而顯得格格不入。好在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,誠懇坦蕩終會贏得信任。
因此,請避免矯飾、欺騙、表里不一,做個童叟無欺的人吧!